御史大夫, “掌副丞相”。作为副丞相,虽不是专职监察官,但有负责监察的任务,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副丞相有辅助丞相搞好监察的义务;二是御史大夫的属官中有一个“秩千石”的御史中丞,是专职监察官,其办公地点在宫廷中的兰台,除“掌图籍秘书”外, “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御史中丞从其地位来讲,更似皇帝的家臣,有利于皇帝直接掌握和了解情况。其实,御史大夫,也是从战国时国君的侍从、近臣、亲信掌管文书典籍、议定法令传递诏书的御史中逐渐提拔起来的。易于领会、贯彻皇帝的意图,为皇帝所掌握。
可以看出西汉时主要的监察以掌握在丞相手里,其下设“秩比二千石”级的专职监察官司直;御史大夫辅助丞相行施监察权,下设“秩千石”级的专职监察官御史中丞。
司直的职责是“佐丞相举不法”,御史中丞“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前者为最高行政长官丞相属下的大员,后者为皇帝的近臣、亲信;二者共掌监察大权正反映了相权与皇权互相制约而又协同的关系。
西汉初皇帝下诏书时,由御史起草,御史大夫审阅,下诏时由御史大夫下相国、相国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御史中丞)下郡守。
成帝、哀帝时御史大夫都曾更名叫大司空,哀帝时的大司空朱博说:“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