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棣看来大明宝钞是没有问题的,朝廷的货币法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之所以流通不畅,是因为朝廷的法令没有得到良好的贯彻,不能上行下达,战场起家的朱棣觉得必须用重典才能让民间知道朝廷的决心,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朝廷下令民间大宗交易必须使用宝钞,严禁民间私自用金银交易,若有违法者,也没什么其他处罚,一律格杀勿论,此法令一出一时间因违法交易而被诛杀者人数众多。有多少呢?多到最后连朱棣本人都看不下去了,觉得太惨烈了,因而一年之后修改了法律,违法交易的就不杀了,改为流放,流放是古代仅次于杀头的惩罚,也算是很重了。
朱棣的这一剂猛药确实刹住了民间的“不法”交易,大明宝钞渐渐又成为市面上的硬通货,然而宝钞贬值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这就需要新的办法。朱棣让群臣想办法,于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跳了出来,他指出之所以全国出现大范围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还是宝钞太多了,货币一多自然贬值,因而朝廷必须设法回笼市场上多余的宝钞,宝钞的数量一少,价值自然也就提高了。朱棣虽然平常热衷军事和外交问题不是很懂经济,但还是觉得陈瑛说得很有道理,继而有询问他有什么办法能够平稳地从民间回收宝钞,毕竟朝廷也不能明抢啊。陈瑛既然能提出问题,自然就能解决问题,他向朱棣建议可以向百姓征收盐税,食盐是国家专营的商品,也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朝廷可以通过按户口配给食盐来征收盐税,而这征收的税必须用宝钞来支付,吃一斤食盐就缴纳一贯宝钞的盐税,以此来回笼宝钞,老实说明朝初年的盐价实际没有这么贵,而通常的食盐销售多是有国家将食盐承包给大盐商,再由他们去销售,现在改为由国家统购统销(一说只在部分地区实行),明显有变相加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