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的教诲,就像形体与身影、声音与回响一样,有问才有答,让别人畅所欲言,自己做天下人的陪衬。处身在没有声响的境域,巡游在变化无常的地方,引领着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来来往往,遨游在没有穷尽的境界,进出都无所依傍,与日共生,周而复始,无穷无尽。面容与形体合乎大同,既然是大同,便能忘我。既然做到了忘我,又哪里用得着“有”呢!看到了“有”的,是往昔的君子;看到了“无”的,才是天地之友。
原 文
贱而不可不任者[1],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2],民也;匿而不可不为者,事也;粗而不可不陈者,法也[3];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4],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5],德也;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为者,天也。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6],薄于义而不积[7],应于礼而不讳[8],接于事而不辞,齐于法而不乱,恃于民而不轻,因于物而不去。物者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不明于道者,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