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新政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由范仲淹主持的社会改革。宋仁宗时期,面临严重的危机,集中表现为冗兵、冗员、冗费等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外部又有辽和西夏的威胁。这些问题已使统治集团认识到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变法、实行新政。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职同宰相),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推行新政。其主要内容有:(1)改变过去文官3年、武官5年一考核的旧例。根据政绩,可以破格提前晋级,也可延期或停职,以求改变“人人因循,不复奋励”的状况。(2)改变官员子弟靠朝廷恩典而入仕的恩荫之制,防止恩荫过滥现象再度出现。同时,改变科举制度,避免凭词赋取士,而注重对品德与办事才能的考核。(3)均公田。具体方法是:“外官职田有不均者均之;有未给者给之,使其衣食得足。”公田即职田。主要目的在使官吏廉洁奉公,同时抑制官僚大地主的兼并之势。(4)劝农桑,修水利,减轻徭役,奖励从事农业生产。(5)扩大宣传,使百姓感受到皇帝恩泽,取信于民。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执行范围有限,措施也不很系统,但仍受到反对派猛烈攻击,大地主阶级以结朋党为名排挤他。一年后,新政彻底被废止,范仲淹被排挤出朝,支持者也纷纷遭到贬斥。但庆历新政作为改革旧制、实施新政的一种尝试,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