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则在东郡兖州调齐两万兵马,连同冀州所在的一万五千兵马五千骑兵,以及青州派出的一万兵马,供给五万余,号二十万,分两路同时进攻代郡、涿郡。
得知此事的公孙瓒连忙带兵驰援代郡,与李云义的主力大军,对峙在了昌邑县。
公孙瓒考虑到昌邑县是一座小县,想要单纯的巩固城防,是守不住李云义大军猛攻的,于是在城外四周布满了营寨,营寨外又构筑了无数拒马、壕沟,打算同李云义做持久战。
一般情况来说,以一州之地同坐拥三州之地的李云义打持久战,肯定不是一个明智之选。
但怪就怪在,当初界桥一战,公孙瓒大败而归,损失了不少兵力,但粮草却还很充盈。
反倒是李云义在冀州、兖州接连征战,消耗了数年积累的粮草不说,还因为俘虏了不少劳动力,征调民夫恢复生产兴建水利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粮草损耗,加之尚未到夏收补充粮草时,就再次兴起兵事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