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在翻译和介绍赫尔巴特教育学说方面,首先要提的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王国维。1900年12月至1901年4月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接触了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恰逢当时国内教育改革呼声日高,而王国维的好友要振玉此时正在武昌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湖北农务学堂监督,颇受张之洞器重。《江楚会奏》前夕为满足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的需要,1901年罗振玉酝酿“移译东西教育规制学说,为教育杂志,以资考证”③,于是创办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本教育杂志《教育世界》。为给《教育世界》筹备稿件,罗振玉嘱在日本的王国维留意日本师范教育及所用教材,而王国维出于自身对康德、叔本华哲学的兴趣以及自身的学识修养,不从日本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中选择文本,而将眼光投向理论体系比较严密又颇具哲学味道的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刊《教育世界》九、十图十一册),带回国内翻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王国维深知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其特色。在他的主持下,《教育世界》后又发表了《海尔巴特之兴味论》《海尔巴特派之教育》《德国教育学大家海尔巴特传》《德国海尔巴特派教育学会纪事》《兰因氏之教育学》《教育家之希尔列尔》等有分量的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赫尔巴特的生平、主要教育理论以及赫尔巴特学派其他一些教育家的观点与主张。
相关影视:印度刺杀国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