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构成的国家。在马尼拉,很容易就能看到西班牙、英国、日本、中国、美国等不同风格的文化痕迹;同时,菲律宾人又极端醉心于色彩,街头的涂鸦作品特别表现出这个特点,而吉普尼正是这两个特点的结合。虽然车型依然保持着美国味儿,但车身已被装点得色彩斑斓,而且几乎每辆车的图案和色调都不相同。
花车是马尼拉杂交文化的具体体现。美国大兵撤离时留下的吉普车,换上日本的引擎、马来西亚的橡胶轮胎,再把白色铁皮的车壳用缤纷的当地颜料刷一遍,就可以载着全世界来的客人到处跑了。
作为来往于菲律宾各大城市及马尼拉市内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花车以其便捷、廉价的优势,在马尼拉市民的生活中举足轻重。乘客在吉普车加长的车厢内面对面而坐,一辆花车最多时可载14个人,经常还可看到乘客抓着车篷的顶梁,站在车后板上,着实令人为其安全担心。
每辆花车的车身和轮胎,都涂有五颜六色的不同图案,成为马尼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花车还有着“马路之王”的别称,这是因为它可以在道路旁、马路中,甚至拐弯处随停载客。
花车的随时停车在为菲律宾人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马尼拉本身十分拥堵的交通雪上加霜。此外,花车司机的驾驶技术实在够“高”,有时他们竟能飞快地开着“吉普尼”,穿梭在拥挤的车流中。由于“吉普尼”的燃料大多使用柴油,所以空气污染也是令政府头疼的一个问题。对马尼拉人而言,可谓“爱也花车,烦也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