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李忱时代,在晚唐算是盛世。大中七年,度支(掌财政)奏称朝廷岁入钱九百二十五万余缗,内租税五百五十万余缗,酒税八十二万余缗,盐利二百七十八万余缗。李昂时酒税已达一百五十六万缗,经二三十年,不增反减少一半。李适开始税茶,每岁得钱四十万贯,李恒增茶税,每百文加五十文,至少应有六十万贯。李昂、李瀍都增茶税,李昂时长安里巷中开设茶肆,其他都市,当相类似,茶的消费量既广,茶税收入不会比酒税少,何以不列在岁入数内。《唐书》食货志说李忱即位,“茶盐税法益密”,盐利也不应比李豫大历末年减少一半。李瀍时有户约五百万,李忱时更当增加。安史乱后,从没有这样大的数字,依户口与税收(两税)的比率,李忱时代岁入总数,绝不止九百余万缗,不是史书记载错误,就是官吏贪污中饱。
交通与运输工具——由于初唐对外侵略的成功,国内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水陆交通很发达。对外交通海路有南、北二道:南道自广州出口,与波斯(李治龙朔二年立卑路斯为波斯王)、印度、阿拉伯、南洋群岛通航。广州入口商货,陆运越大庾岭,入江西,自赣江入长江至扬州,再由运河入汴(开封)、入黄河、入洛(洛阳)、入渭(长安)。北道自明州(浙江鄞县)出海为南路,自登州(山东蓬莱县)出海为北路。南、北二路与日本、高丽、新罗通航。陆路有五:(一)营州(河北昌黎县)入安东道。(二)夏州(陕西横山县)通大同云中道。(三)中受降城入回鹘道。(四)安西入西域道。(五)安南通天竺道。国内交通有四大干路:(一)自长安凤翔入成都(中唐以来改由郿县经汉中入成都)。(二)自长安沿丹江、汉水至江陵,南入长沙越广西达安南。(三)自长安经洛阳至山东。(四)自长安渡河入太原,出娘子关至范阳,或沿黄河东进转北,沿现在的平汉线达范阳。杜佑《通典》说,东至汴宋,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肴丰美,每店有驴出赁,称为驿驴。南至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州,夹路都有店肆供商旅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