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微调
鉴于以上两点,美日同盟的重大结构性的松动对于日美双方国家利益将会是“双败”的局面,美日双方断没有大幅度重新定位美日同盟的道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日同盟的一成不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美日同盟已经历经了几次方向性的微调。比如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将占领了近30年的冲绳群岛归还日本,双方并于1978年签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规定了双方在日本本土防御中的军事分工和合作方针。进入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然而伴随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台海危机和朝美冲突,美日同盟再次得以强化,双方的军事合作范围也由70年代的日本本土扩大到日本“周边地区”。2005年,鉴于恐怖主义成为世界安全的新一轮威胁以及伊拉克战争的爆发,日本公然违反宪法派遣自卫队开赴伊拉克。与此同时,在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主持下,日美同盟再次得以加强,其辐射范围也由传统的远东东北亚地区扩展到印度洋地区、中东地区的反恐、维和、国际贡献等多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日美同盟日渐显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日美同盟多元化的过程也正是日美双方在亚太地区寻找新的“潜在敌人”的过程:90年代的朝鲜危机、台海危机,2000年后的恐怖主义和伊拉克战争,凡是美日双方在亚太的国家利益遭受重大安全威胁,美日同盟都会相应地进行结构性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