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对起义军越来越不利。英军不断得到增援并拦击德里周围各路起义军,使德里日益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城内粮食不足,起义军财政供应发生很大困难,各地来此的部队为款项分配时常发生纠纷,再加上起义军中的语言隔阂、宗教和种姓间的矛盾,来自四面八方的起义军大都各行其是,使起义军内部裂痕加深。皇帝参加起义本来就出于勉强,并一直与英国人保持联系,王公贵族同英国勾结,从内部瓦解起义军,逼走了大量起义战士。到9月初,德里城内保卫者只剩下1.2万人。9月14日,英军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分五路向德里发起总攻。在英军用重炮轰开城墙蜂拥入城后,起义军在人民支持下实行巷战。经过6天6夜反复争夺,英军死亡5000人,4名司令官中有2名被击毙,2名受伤。9月19日深夜,起义军在巴克特汗率领下撤出德里。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没有接受起义军的随军突围劝告,被英军俘获。3个皇子当即被处死。皇帝本人被押往缅甸,1858年死于仰光狱中。莫卧儿帝国至此寿终正寝。[11]德里陷落后,英军纵兵3天,烧杀抢掠,尸体枕藉,血流成河,德里变成一座死城。
勒克瑙起义
德里失陷后,起义中心转向奥德首府勒克瑙。从德里撤出的起义军集中在此。9月下旬,一支英军突入城内,但被起义军围在里面。11月中旬,英军总司令科林·坎贝尔亲自指挥援军,从康浦尔出发,进攻勒克瑙。经过6天激战,英军付出了极大代价,与城内被困英军会师。但市区仍控制在起义军手中。这时,坦地亚·托比率领的2万起义军与那那·萨希布的军队会师,攻占了康浦尔。11月24日,坎贝尔匆忙率领军队从勒克瑙撤向康浦尔,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战。11月30日,经过6天激战,坦地亚·托比战败,撤回卡尔比,康浦尔再次陷落。从此,勒克瑙与中印度起义军的联系被切断。1858年3月,坎贝尔集中9万大军再次向勒克瑙大举进攻。起义军与敌人短兵相接,殊死战斗,抗击敌人20天之久,最后被迫撤出勒克瑙。勒克瑙陷落后,同样遭到英军的杀戮和洗劫,仅抢走的财物就达600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