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支书记听说霍大炮继续要赴汤蹈火,是天天讲,夜夜讲:“咱们这个村子就剩下你一个人撑船了,你一去不复返,这不又多了一个残缺的家庭!?”
松林村似乎被捅了马粪窝一样,无法形容混乱的局势,迫使黑书记办公地点转移到了松林村,坐镇,给村民们一个主心骨。
麦苗在去请专家的路上想,把专家们请来教这些斗大字不识一筐的村民能行吗?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在这里也不适用啊。所以,麦苗临时改变了计划路线。麦苗把她通过乡劳务输出送走的有文化的高中生们请回来,协助家长们把这个大棚搞好,只许成功,不得失败。麦苗把身家性命都押上了,投资一百多万的塑料大棚,这项可不同于花生试验田那么简单。为此,麦苗深思熟虑后,按地址,找到了那家食品厂,找到厂长。把村里的经济前景从根到梢讲了一遍,并承诺只要这个厂的领导或工人到松林村去玩,一定免费送给他们绿色蔬菜,并游玩万亩松。这位五短身材的男厂长表示深深理解麦苗迫切心情,答应麦苗的要求,按天数发给这十多个男女小青年的工资。麦苗千恩万谢这位厂长对本村工作的大力支持。麦苗带领十几个孩子直奔学习基地。让他们一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他们回家就是种植蔬菜的技术员,是发展村经济的骨干分子。这些孩子十分敬仰这位才识渊博的女村长。安排完了学习,麦苗又找到这个区的领导,请他们帮助联系购买盖大棚的一切所需物品。三角钢架、塑料、草帘等等。领导工作都很繁忙,只是给麦苗指明了一些路径,让麦苗自己亲自去跑。这么大的数目对一个小小女村长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正在麦苗孤掌难鸣之时,村支书小周赶到。麦苗如同多了左膀一样,她们办事有了商量,也十分的默契。她们必定是几年的搭档了。可是,要想把这些所需物品一步到位,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她们分头去跑,多日还是没有办的齐全。小孙的到来,麦苗如虎添翼,又多了一条右膀。